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焦点观察:浅析梵高前期绘画创作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     时间:2023-04-24 02:26:52

文案|古木之

编辑|古木之

前言

梵高 的画风可以分为 前期、中期和晚期三个时期 ,他的画风也由“ 再现自然 ”向“ 表达心灵” 转变。


【资料图】

但是,从前人的考察中,对于 梵高 早期的绘画工作所著之笔较少,而对于“ 晚期印象主义 ”的绘画工作所著之笔则较多。

从“ 起源 ”的角度和“ 进程” 的角度,把握梵高早期作品的特征,有利于全面把握梵高的作品。

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主线,梵高于一八八六年二月抵达巴黎,进入印象派画派以前,其早期的画风,可进一步划分为 早期、新大陆时代、安特卫普时代 。

总的来说, 梵高 是一个天赋异禀的艺术家,他对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的探索,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理,到印象派的创作,再到后来的创作,都是以色彩、光线和视觉为主。

梵高之所以被认为是晚期印象派的典型,就是为了显示他反对欧洲的传统绘画原理,并开创了近代各大美术派别的先河。

但是,以往的艺术史研究大多集中在 梵高 的“ 晚期印象派” 中的光影、色彩等特征与成果上,对于梵高前期的研究则较为欠缺。

从“ 起源 ”和“ 进程 ”两个角度来理解凡高早期作品的特征和特征,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去剖析和把握凡高作品的特征和规律。

初期

梵高 的早期作品,还处在自我表达的初期,对自己的作品,也是一种模仿的方式,他的作品,主要是从荷兰的伦勃朗,法国的米勒那里得到的。

说到主题,法国派的艺术家 米勒 ,在创作主题上明显地影响了当时的梵高。

米勒出身于法国农民世家,他的画作多以工薪阶层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劳动者为主题,如 《播种者》,《嫁接树木的农夫》,《拾穗者》,《扶锄的男子》,《沐浴的放鹅少女》,《牧羊少女》 ,他都根据法国的实际情况,描绘出了许多法国农民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现代绘画史上最得人心的艺术家。

米勒 对农夫的热情给梵高留下了深刻而长久的印象,梵高说: “我已经模仿了米勒的作品,《播种者》和《白昼中》这两本书已经抄写完毕,于是,我只好着手进行《田野》的创作。 ”

梵高在米勒的影响下,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方法,以农民为主题。

在创作主题上,受米勒笔下以农民为主的劳工主题的影响,梵高以农民为主体,以表现农民为主体的劳动人民,从而达到了对下层社会的认识。

例如, 《挖地的农妇》 在纽南时代, 《播种者》 在阿尔勒时代, 《收割者》 ; 《有太阳和收割机的麦田》 在圣雷米时代; 《奥弗附近的麦田》 是奥弗时代的作品。

在他的前期作品中, 梵高 和米勒的作品在主题上都是一致的,比如 《播种者》 ,他不但创作了同样的主题,而且还模仿了米勒的作品,另一方面,它违背了米勒所倡导的“自然”的基本原理。

例如, 《上工的矿工》 , 《弯腰使锄的男子》,《在泥煤地里的两个农妇》 ,这些作品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形象的夸大和抽象。

就绘画技巧而言,在这个时代,荷兰画家 伦勃朗 对梵高的光与影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伦勃朗 在油画的颜色组成上,借用了剧场舞台上的高光和明亮的颜色,用来突出油画中的角色,强调了主要的元素,削弱了或融化了第二个元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法国19世纪的文学评论家罗芒坦,对于伦勃朗所采用的用黑暗来描绘光明的 “明暗法 ”,并把它比喻成“ 夜光虫”。

在他的名作 《夜巡》 中,阿姆斯特丹枪炮师工会的会长,大校和中校,都被设置成了主要角色,站在画面的中央,两个人的形象,就像是一出戏里的主角一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剩下的射手分别站在四个肩膀上,周围都是或明或暗的阴影,构成了一个主次分明的空间布局。

梵高 是在 伦勃朗 光线的基础上,运用了许多明暗的技巧,同时也有自己的独创性。

在 梵高 的前期作品中,梵高继承了德学克洛瓦关于明与暗的强烈对比,这一点与伦勃朗的作品一样,都受到了浓重的颜色和有意的补充颜色的影响。

但其方法并不是利用房间里狭小的空间和阴森的气氛来突出画面的亮度,而是利用颜色来突出画面的亮度。

在 《暴风雨中的维施宁根海岸》 中,他对颜色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尝试。

在这些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纽南时代,梵高在早期的绘画中,通过粗犷的笔触,表现出一种深邃,而在白色、黄色、黑色的绘画中,则是以白色、黄色、黑色为主,从而在独特绘画的基础上,将各种颜色进行了比较,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色彩反差。

梵高 早期,是梵高一生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从这一阶段的作品与米勒与勃朗宁作品之间的相似中,可以看出梵高在这个阶段的作品,是以荷兰为主体的,这说明梵高的作品是在欧洲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作品的主题上,依然是以劳苦大众为主体,在色彩和造型方面,都是以自然田园为主体的山水画和农民为主体的“ 异 ”。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梵高 的作品中,更多的是以下层工人为主体的人物,显示出了强烈的革命元素,也显示出了一种更加圆通的乡土色彩。

从画笔的颜色感觉等方面,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成熟的画风。

纽南时代

梵高 在“ 南部” 时代一共绘制了195幅油彩,与阿尔勒时代的油彩不相上下。

在此期间,高先生绘画的主题中,有很多劳工与信仰的元素,因为他曾在比利时博里纳日矿区进行过一次疯狂的宣教活动。

例如 《织布工左侧和纺车》 , 《纽南的小礼拜堂和信徒》 , 《三个小窗户的人》 ,以及 《纽约的小礼拜堂和耶稣基督的故事》 等,就是在这本书中出现的。

在这类以劳工为主题的作品里,人们通常都是站在角落里,而站在画面中央的则是一台台机械。

在这样的主题设置下,画面的布置体现了人类在工业时代中的主体地位被机械所“ 异化 ”的过程与社会现状。

另外,一些宗教作品的主题还带有很强的符号与隐喻,比如 《静物:打开的圣经》 ,其中一幅是 《生之喜悦》 ,另一幅是一根燃烧着火焰的蜡烛,这幅画反映了一种强烈的宗教色彩。

从 梵高 自己的传教经验和他父亲的职业来看,梵高的信仰并不只是一种救济世人的手段,更是一种最终的自救方式。

在灯光和色彩等绘画艺术方面,梵高非常注重灯光在画作色彩表现中的作用,他想要达到“这些最美的东西是如何由只画黑色画的国度中的画家画出的,只不过是在其中加人了灯光”。

绘画在正常照明条件下,注重主体色彩的表现,而忽略了主体色彩与周围色彩的关系。

由于这个内在的颜色学说,造成了一幅整体褐色的画面,画面上的颜色整体上看起来很淡,很单调,很孤独。

梵高 的作品 《食土豆的人》 是他的代表作品,他深受德克洛浓重的颜色和互补的颜色原理的启发。

他在房间里狭小的房间里,在黑暗的气氛里,他用了一种深邃的、冰凉的颜色,来衬托出农夫们消瘦的身躯和消瘦的脸庞。

他的作品以灰蒙蒙的灯光与淡淡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一个贫穷的农夫们忧郁的生活状态。

梵高 纽南这一时代的绘画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宗教符号的运用也有多元化的倾向。

我们可以看到,纽南时代是梵高由早期对前人作品的承传,过渡到具有自己特色的画风,这也是梵高在艺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总体而言,受荷兰写实主义画风的影响,这个时代的梵高在创作主题上仍然以工人为主要创作主题,主要是描绘乡村的山水,以及描绘农村等社会最底层工人的人物,具有浓厚的乡土色彩。

在其作品的色相和其他的艺术特征上,又表现出古典写实主义的审美理念,表现出一种厚重的风格。

法国艺术家 大卫·阿兹奥 曾说过,在这个时代,梵高的油画风格与阿尔勒的油画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说:“ 纽南的油画是他的‘地狱’,而阿尔勒的油画则是他的‘天堂’。”

这说明, 梵高 的油画背景是一种典型的写实风格,一种与普通人非常接近的风格。

安特卫普时代

德国画家鲁本斯的彩色造型对梵高在安特卫普的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当时安特卫普地区的一些重要因素的影响。

鲁本斯是巴洛克派的先驱,他的 《阿玛戎之战》 和 《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 都用了大量的颜色来表达动作,使线与色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样才能让画面变得栩栩如生。

特别是鲁本斯的这幅从侧面出发的自肖像,面部以外的部位都深深地隐藏在黑暗里,以一种独特的色调和光亮的反差,表现出一种对传统人物绘画的一种创新。

梵高 的 《散着头发的女子头像》、《留着胡须的老人》、《头戴红带的女子》 等安特卫普时代的人物画,都是从侧面出发,与鲁本斯的人物画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梵高 对鲁本斯的作品进行了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点从梵高在安特卫普的人物绘画中所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色彩反差,并不是由于光线的不均匀,而是由于色彩的变化,例如黑色、白色、红色、蓝色等等。

这就可以看出,后来的印象主义人物,在他们的感情的影响下,运用了一种强烈的色彩元素,来表达他们的心灵。

值得一提的是,在安特卫普时,他就开始研究鲁本斯的画作中的色彩与光影,以及其他一些与西方不同的技巧,比如浮世绘,空间构图等,这些技巧,让他的画作变得更加明亮,颜色也变得更加丰富,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以光线和色彩来表达符号的“ 晚期印象” 。

自从他离开安特卫普,来到巴黎,他的交际圈子越来越大,他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他被莫奈等人的色彩所吸引,也被浮世绘的色彩所吸引。

他放弃了对写实的审美,而是选择了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色彩,在自然光线的作用下,他发现了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又能满足自己特殊的艺术需求的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后印象世界。

结语

梵高的艺术创作,既有继承,也有革新,表现出一种既有“变”也有“不变”的审美特征,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发展轨迹。

“变” 则是梵高在创作形式上由早期的现实主义转向晚期的表现主义;所谓 “不变” ,就是 梵高作品中始终充满了对大自然、劳动主题的爱,以及对颜色的敏感与激情。

在前后两个时期“变”和“不变”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梵高的绘画表现出了一种精神意蕴相同而形式各异的审美情趣,开创了表现和其他现代画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荷]梵高:《梵高艺术书简》张恒、翟维纳译,金城出版社 2011 年版,第47 页第 206 页

[2][法]大卫·阿兹奥:《梵高传》,李玉民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9页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